我们8月份在武夷山的夏令营,见到了许多有趣的小虫和它们精彩的故事。例如这只大腿小蜂,在我们面前多次“进攻”,尝试寄生一只苎麻珍蝶幼虫,后者则利用背上的长刺驱赶小蜂。看到小蜂红色的后腿,可能联想到之前介绍过的红腿大腿小蜂,不过这只后腿全红,没有白色斑。如果再仔细看它的腹部,第一节是光滑发亮的。
如果不是亲眼看到,还认为苎麻珍蝶的刺只是拟态有毒的幼虫,除了唬人没什么用途,原来是非常实用的保命工具。

▲ 黑齿大腿小蜂 Brachymeria atridens
栏杆上找到的萤叶甲,大腹便便的样子可能要产卵了。

▲ 讷萤叶甲 Cneoranidea sp.
同样是8月份在竹子上找到的这种露尾甲,体长形,腹部露出较多。它们在竹子靠近地面的位置,躲在箨 [tuò]鞘里。这种以竹笋为食的露尾甲到了夏季以后通常并不活跃,有时还能看到其它习性相似的露尾甲与它们共处一室,就这么等着挨过没有竹笋的季节。

▲ 短足露尾甲 Brachypeplus sp. (中文名自拟)
虽然它们都是小短脚,不过身体却很灵活,如果肚皮朝上翻过来,扭动腹部就能很快翻回来。
盾赤露尾甲也是以竹笋为食,体卵圆形,前胸背板的后角尖锐。

▲ 盾赤露尾甲 Aethina (Aethina) scutellaris
叩甲见过很多,不过长着长毛的不多见。

▲ 叩甲 Parapenia sp.
福州西郊的山上,每次去都有不一样的发现。
黑灰色的缟蝇,特征明显——就像从头顶到小盾片,刷了一条漆。本种嘎嘎昆虫网有收录,晓虫等小程序也能识别。

▲ 暗色缟蝇 Homoneura discoglauca
石头上爬过一只蟋蟀,翅革质而胸背满是刻点,触角有白色环。这附近之前还发现过黄角灰针蟋,算是个蟋蟀辈出的宝地。

▲ 刻点铁蟋 Sclerogryllus punctatus
近似种革翅铁蟋的鞘翅横脉是规则的小短线,与本种不同。
草上一只平平无奇的裳蛾,前翅上各有两个小点,广东、云南和福建有记录。

▲ 偶双点裳蛾 Gesonia obeditalis
一只像斑蛾的灯蛾。

▲ 阳异灯蛾 Amsactoides solitaria
夜间枯枝上休息的土蜂,腹部一、二节可见刻点,这个特征平时未必能看到。

▲ 浅刻土蜂 Scolia superciliaris
纤细的猎蝽,捕猎水平有多高明还尚未可知,装死技巧着实高明。受到惊扰便像个竹节虫,六足一蹬成了根枯枝。

▲ 长背猎蝽 Neothodelmus sp.
树叶背面有不少同蝽,有些长蝽也会在树上取食果实。这是我记录的毛肩长蝽属的第二种,也是地长蝽较为常见的模样,所以看到时心里想的是:这个我见过。

▲ 东亚毛肩长蝽 Neolethaeus dallasi
朽木上有蚂蚁前来巡逻,看上去像铺道蚁,但体扁而头长。

▲ 埃氏扁胸切叶蚁 Vollenhovia emeryi
树上常有弓背蚁身影,那些看上去和平和弓背蚁差不多的种类,需要仔细查看细节后才能辨认,例如体表毛的长短,又或是上颚齿的多少。这种大型工蚁头胸是红褐色的,腹部深褐色,小型工蚁则周身深褐色,如果不是在一起活动,大概不敢确定是同种。而两种工蚁一起看到,后期的鉴定也能加倍保障。


▲ 江华弓背蚁 Camponotus jianghuaensis
江华弓背蚁分布偏南方,大家在野外可以多留意。
在竹林里的一根朽木上,找到了瘤颚蚁的踪迹。它们行动迟缓,可能在一个地方待上很久。这种体长不超过2mm的细小蚂蚁,想要拍下照片需要细致对焦。最初我只在这根朽木上看到,黑色的朽木印衬出细小的亮黄色身影。在好奇心驱使下,我又在附近继续寻找,这才发现原来地面竹叶上也有,它们在竹叶上很不起眼,难怪之前经过时都没注意。我试着在小竹林里走了二十多步,依然能看到不少瘤颚蚁。看来这是一个较大的蚂蚁种群,数量众多却很容易被忽视。

▲ 节膜瘤颚蚁 Strumigenys membranifera
福州西郊的瘤颚蚁,就像许许多多其它生物那样,只有停下脚步,蹲着仔细看,才能发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