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载:白翅褐脉叶蝉
白翅褐脉叶蝉是稻田中的常客,在诸多叶蝉类昆虫中,算是个头较大的一种。其长度大约3.5mm,整体呈淡淡的橙黄色,头部前缘两侧各有一个白色月牙形斑纹。

白翅褐脉叶蝉的前胸背板上有一褐色线组成的菱形纹,其中央有一纵线分隔。前翅膜质、半透明状,背部有白色蜡质,翅脉褐色。腹部和足为黄色。若虫淡黄绿色,体上布有刚毛,胸部各节背面两侧有烟褐色斑纹。

白翅褐脉叶蝉是我国南方分布较广的害虫,主要危害水稻、大麦、小麦、甘蔗、玉米等禾本科作物。它们有很强的群集性,一起用刺吸式口器吸取寄主植物的叶片汁液,使叶片出现白斑,严重的会导致叶片焦白、干枯。

金秋时节,水稻成熟,叶片转黄,白翅褐脉叶蝉准备开始集体“搬家”。它们能够根据所在农田的成熟度和天气的变化判断季节,感知冬天将至,便纷纷飞到农田周边的杂草上,找个比较安全的角落躲起来。未迁徙的,则会蜷缩在田里的枯枝落叶里,静待来年的春天。

可见,老祖宗焚烧秸秆的行为不仅仅是为了省事,更多是长期生产经验的积累,也是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的体现——用最低的成本杀灭各种越冬的病菌与害虫。现在禁止焚烧秸秆,是出于环保和消防的考虑,也是新时代践行绿水青山理念的需要,但在推行的过程中,也有必要推广配套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,才能确保农业的丰产与持续发展,不至于“按下葫芦起了瓢”。